“农体工程”让老百姓多了一块健身好阵地

如果有人想当然地认为,红土地上的农民仍然把下地干活当作健身锻炼,那可能是因为那些人​​下乡的时间不长,没有见过在最珍贵的土地上建造的建筑。村里的土地。 那些标准的篮球场、乒乓球桌,没有听到农民朋友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声音,也没有听到健身路上不时爆发出的爽朗的笑声。

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,2006年,我省开始试点全民健身工程之一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(以下简称“农体工程”)。 “农体工程”以行政村为主要目标,围绕农民建设“每场两桌”(一个标准篮球场、两张乒乓球桌)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场地,让农民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。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体育设施和健身条件。

三月,春暖花开之际,全国两会的春风再次吹拂着甘鄱的沃野。 沐浴着朝霞,作者走遍乡镇,走访村庄、农家乐,体验和感悟“三农”实施十年来,在甘西破窝的野田里慢慢蔓延的农家乐幸福画卷。体育项目”。

由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的“农体工程”引导各类资金流入农村,给老百姓更多强身健体的好去处。

“农体工程”的干部群众“联系桥梁”作用明显。 从“我要建”到“我要建”的转变在各地发生。

静安县体育局门口有一块宣传牌。 宣传栏上有一张静安县地图,地图上的村庄都插着小旗。 体育主任罗轩表示,静安有75个行政村,现在有100多个“农业体育工程”项目,覆盖每个村。 在这100多个项目中,有67个项目是由国家和省项目资金建设的。 为了便于区分,他们在这些行政村上贴上了中国体育彩票的标志。 全县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有30多个,都挂着小红旗。

就像在静安,走在甘鄱农村的马路上、小巷里,随处可见的篮球架、健身路径,十有八九都是“农体工程”建设项目。 本着“适用、方便”的原则,“农业体育工程”于2014年“落户”于萍乡市上黎县福田镇长塘村口,这里原本是一个臭水塘,周围杂草丛生。 。 如今臭水塘已成为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,有灯光篮球场、健身器材、石桌石凳,成为几个村子上千村民喜爱的活动场所。

应该说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育彩票发行规模的扩大,国家对全民健身项目的投入越来越大。 数据显示,2010年至2012年,国家体育总局支持我省全民健身项目建设资金分别为1110万元、1604万元、2895万元。 到2016年增至4387万元。 省体育局历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程,配套投入逐年增加,2015年达到5800万元以上。与此同时,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投入。 仅2016年,伊春市就投入财政资金2800万元,支持自行车专用道和体育公园建设。

省体育局在建设过程中发现,各地对“农体工程”高度重视、热情十足,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建设标准。 他们希望把“农运工程”打造成每个村的“地标”建筑。 一般来说,这种愿望是很强烈的。 针对这一情况广场舞 篮球,省体育局及时树立引领导向的工作思路,充分发挥“农体工程”的示范引领作用,积极整合各种资源,动员各方共同投入“农体工程”建设未来,“农体工程+”的作用将凸显。

2014年,我省“农业体育工程”建设项目补助标准为每个项目2.5万元,2016年提高到每个项目5万元。长塘村党委书记熊明表示,最终建设费用为15.8万元,其中村自筹资金13.3万元。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,上栗县桐木镇莲台村2012年项目,当时上级补助资金仅为1.5万元,最终村民自筹14万元。 与长塘村、莲台村剩余资金由村民自筹不同,2015年,宜丰县新场镇两岗村两岗组“招揽”了宜丰县工业园等“大款”,最终耗资21万元建成。 “农运工程”成为村里的“高端”场所。 此外,一些财力相对雄厚的地方,如南昌县的“农体工程”,已被纳入县民生工程,相关补助资金已纳入财政预算。

专家表示,“农体工程”就像一个跷跷板,用有限的资金撬动各行各业的各类资金流入农村,呈现出以各级体育彩票公益基金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工程。财政投入,得到社会各方支持、全民积极参与。 的趋势.

数据显示,目前,国家和省两级共投入“农业体育工程”扶持资金2.43亿元,推动全省54%的行政村建设“农业体育工程”项目9138个,新增运动场地548万平方米。场地。 专家表示,从这个意义上说,近十年来,各级各类资金不少于10亿元参与“农体工程”建设。 省体育局集团处处长赵志立表示,“农体工程”是我省建国以来投资最大、建设覆盖面最广、见效最快、直接惠及农民的农村体育项目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。 这对于公共体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 对推进农村体育组织建设、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、提高农民身体素质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
如今,即使在农村地区,土地也不是那么充裕。 上栗县一位基层干部表示,“农体工程”的实施,不仅增加了农民健身场地面积,也增加了全民健身场地面积,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了基础在农村地区。 更重要的是,体育工作在农村农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
德安市河东乡上范村农民体育健身项目

走下麻将桌,走上运动场,“农体工程”带动农民从“我要健身”到“我要健身”的转变

3月8日19时许,宜丰县桥西乡政府大院投资100万元建成的桥西全民健身中心灯火通明。 你们在这边篮球场上互相追逐,那边在羽毛球场、乒乓球台上互相追逐。 你推我挡。

“上篮的高个子是城西村的,打羽毛球的美女是桥西村的,刚才扣球得分的是城西社区的……”全民健身中心就相当于“奥体中心”在乡村。 它吸引了全镇各地的“体育达人”。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,彭晓在这个运动场上结识了很多朋友。 当然,每隔一段时间,各个村子的高尔夫球手都会邀请彭潇他们来村里打球。 有一次,乡镇的一份工作被“卡”在了某村。 得知村里有篮球队后,乡里巧妙组织了一场政府官员与村民的篮球友谊赛。 经过一番周折,工作进展顺利。

上栗县桐木镇有着篮球传统。 自1976年起,该镇每年国庆前夕都会举办全镇范围的篮球比赛。 至今已连续举办41年,从未间断。 比赛吸引了附近县市的群众。 “镇上如果不组织篮球比赛,就很难当书记、市长了!” 当地一位干部说。 近年来,随着“农体工程”的深入开展,桐木镇各村竞相修建篮球场、组建篮球队。 从这个意义上讲,“农体工程”进一步融洽了当地干部与群众的关系,发挥了“心灵桥梁”的作用。

一位基层体育局干部告诉笔者,实际上,“农体工程”刚启动时,村里的积极性不是很高,项目推进起来很困难。 如今,各地正在发生从“我要建设”到“我要建设”的转变。 确实,如果A村搞“农运工程”,邻村的村民就坐不住了,村干部的面子也丢了。 当然,说到政府机构和干部支持的村庄,“农业、体育项目”似乎是“标配”选项。

无论是“我要建”还是“我要建”,省体育局始终把握体育彩票公益金“取之于民、用之于民”的公益性质,注重指导布局,完善制度,强化管理,严格把控“选、建、管、用”四个环节。 首先是“构建”项目。 加强培训和指导,严格控制工程质量,工程竣工后组织检查验收,让群众用得放心、满意。 二是“选”装备。 将健身器材的选型与产品质量、售后服务结合起来,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,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相结合。 为设备生产企业建立质量信用档案,根据产品质量、售后服务、产品价格等进行全面检查,确保选用好的设备。 三是把项目“管”好。 实施项目单位管理制度。 区、市、县体育局与项目单位签订三方协议,明确各自权利义务,落实管理责任。 四是“用好”体育设施。 通过大力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,建立体育协会和健身队,提供相关书籍,加强科学指导,利用健身器材开展竞赛活动。

采访中,笔者深深感受到各地建设“农体工程”的热情。 去年,宜丰县向上级体育部门申请16个“农业和体育工程”项目未获批准。 今年前两个月,他们就收到了七八个单位的申请材料。

按照国家部署,我省体育部门将不辱使命,继续努力广场舞 篮球,实现2020年村村有健身设施的目标。

没有农民健身阵地,农村没有健身项目,谈不上全民健身、国民健康。

因为“农运工程”,甘鄱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生机勃勃、生机勃勃。

3月7日上午,笔者见到上栗县桐木镇莲台村三组82岁的钟桃英时,她正在村里“农耕健身道”上玩四工位脚踏机。体育项目”与同村74岁老人。 许淑兰拉着家昌。 “只要不下雨,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,就在这里玩。这里人很多,离家也近。” 钟桃英指着自己家,直线距离不到五十米。 “吃饭的时候,我们有地方消化,有地方活动、聊天,这样我们就感觉舒服了,身体也会好起来。现在,年纪越大,生病的次数就越少。”

说到莲台村,桐木镇的人都知道,村里有一支老年守门员队。 2015年,该队7名农民代表全省赴韩国参加比赛,荣获大奖。 说起门球,村民们都无法避免获得国际奖项,而球队的功勋球员钟文骥更是津津乐道。 在村里没有“农业体育项目”之前,当时50多岁的钟文吉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凭祥市。 2012年,村里建起了篮球场、乒乓球台、门球场。 不久之后,钟文吉参加的莲台村门队经常出去比赛,从乡镇到县城,从城市到省城,获得的奖牌越来越多,分量也越来越重。 “我们几十年的农民从来没有想过,打门球可以走出国门广场舞 篮球,为国争光。” 钟文姬得意的说道。

因为“农体工程”,村民们过去所持有的“没有疾病就是健康”、“下田就是健身”的旧观念逐渐成为历史。 笔者了解到,在4600余人口的莲台村,现在有1000多人定期参加体育锻炼。

靖安县宝丰镇皮鲁村是一个新移民村,有89户、308人。 笔者见到村民温顺斌时,他正在篮球场上和几个年轻人一起练习。 “今年农家乐文化节将举办篮球比赛。” 原来,宝丰镇每年安排8万元专项体育经费,引导社会团体积极参加全市、全县的广场舞、篮球比赛、足球比赛。 对于此类体育活动,镇将为这些队伍的每场比赛提供一定数量的活动启动资金。 其他正在练足球的村民也接了过来,互相聊天。 过去,移民村没有健身场所。 村民打麻将、打牌很常见,社会风气不太好。 如今,在“农体工程”的带动下,村民们的话题无形中从“一套好牌”转移到了“好身体”。

不知不觉中,“农运工程”促进了农民观念从“我要健身”到“我要健身”的转变。 一次,省体育局同志到凭祥调研时,上栗县蓬高镇蓬高村文联副会长肖庆智让工作人员“投诉”,希望扩大健身场地。 原来,蓬高村附近的扎下村、东方村、花园村的广场舞队发展迅速,“趋光”阿姨们喜欢在“农体工程”的灯光篮球场上跳舞,所以“草皮”战争”已经出现。 2013年,宜丰县桥西乡只有2个篮球俱乐部,得益于“农体工程”,现在不仅有篮球俱乐部17个,还有羽毛球、乒乓球等俱乐部。

标签: 广场舞篮球

上一条:广场舞 篮球 洛阳市体育局群众活动处郭宁:供需不平衡也是头疼的问题


下一条:9岁篮球 姚明和叶莉罕见同框,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?